机器人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,一直是热点的领域,也经历了很多年的发展,到现在机器人领域在快速地发展,而且将来市场非常广大。所以特斯拉马斯克说过特斯拉现在已经不是一个车载公司,是机器人公司。 大家想要解决的问题其实很类似,当今世界面临很多挑战,解决这些挑战的一个现实有效的措施,是提高生产效率。如何能够快速地提高生产效率?就得利用发明或者创造更加智能的设备,来自动帮人解决很多问题。 我们都希望将来的世界大概率会是一个无人工厂、无人农场、可穿戴设备、无人驾驶汽车,是一个高度自动化的世界,这些智能设备可以提高每个人的工作效率以及生活的质量。咱们这个会场可能有很少的机器人,但是过数年后,全球可能是300亿个机器人和90亿人口共存的一个世界。 300亿个智能设备很重要的就是具有视觉能力,机器人要能自主地在空间中移动,去解决它的这些问题,完成它的任务。这些设备自主移动、需要全天候地移动,需要24小时在各种恶劣条件下、各种环境下,能够正确地解决它的问题,这需要它有相当程度的视觉能力。 肇观电子做的事情,就是帮助所有设备赋予它“视觉能力”。 视觉,大家都比较理解,它对于每个智能生物和智能设备都非常重要,人对信息的采集主要是通过眼睛,同样对设备而言,视觉能力是它的核心技术能力,所以我们在做这样一件事情。 我们让设备看懂世界的话,要解决几个子问题,就是设备要看懂世界,首先得看得见世界,还得看得清楚、看得懂。 看得见和看得清楚,在现场这样的光照下是挑战相对比较低的场景。但是如果需要一个智能设备在完全无人化地去解决它的问题,在全天候、全场景地去做,这个问题就变得非常复杂。 机器人往往会被要求在人眼都睁不开的强光下,还能够正常地成像;在很黑暗的区域,比如黑灯工厂,它还要能正常成像;还有在强逆光下,比如智能车很大的挑战就是远光灯打过来的时候,人都觉得晃眼,车也是一样,所以这些设备要在强光下、弱光下、逆光下都能正常成像,看得见这些该被看见的东西,这些是非常重要的基础。 因此,成像对智能设备能看懂世界非常重要,它首先得看得见、看得清楚世界。 成像这个方向可以做50年、100年,是非常浩瀚和非常长的领域。我们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,但还是在持之以恒地继续做。 图片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对于机器人的基础能力就是3D感知,机器人如果固定在那里,不跟周围环境交互,这个问题相对好一些,但一旦机器人动起来,就涉及到跟环境中的物体如何互动的问题,那么机器人不能撞到人、不能撞到宠物、不能撞到机器人,所以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,机器人要移动。 像慢速的机器人,大概每秒钟移动0.2米到1米;如果像人的步速机器人,大概每秒钟是1.5到2.5米的速度;如果是两轮车或者四轮车,速度越来越快;还有像飞机这样更加高速移动的设备,这些设备但凡要移动起来,就会跟周围的空间环境带来一些关联。 对于周围做正确的3D感知是每一个自主设备,每一个要在空间中移动的设备的核心基础能力。3D感知是机器人让它变得更智能的核心能力,这也是肇观电子在芯片上做了一系列的事情,使得这些机器人的应用能够更好地感知周围的环境。 AI是机器人的另一大方面,刚才很多嘉宾分享了在AI方面诸多的成绩。AI对于机器人,当它能够正确识别什么是地板、什么是墙壁、什么是天花板,其实这都是很有挑战的事情。大部分情况下,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地板,但对机器人而言,要严格意义上让它99.99%的情况下知道是地面还是桌面,要加以区分,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。 所以AI解决的就是这样的问题,桌子、椅子、茶杯是不一样的物体,如何做语义分割,如何在高速移动物体情况下还能正确识别,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。AI的处理能力对机器人也是一个基础能力。 VSLAM,也就是Visual 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,实时定位和构图技术对机器人也非常重要,对于空间的复刻,数字化整个环境,显示定位自身,把周围地图都画出来,是智能设备、智能生物的基础能力。 SoC,当我们解决了诸多的这些问题之后,我们需要考虑到一个工程化系统层面可执行、可落地、可商用,能够切实给我们下游带来好处,形成价值链闭环的载体,就是SoC,片上系统。一个完整的芯片必须具有诸多的功能,这样使得我们不用在电路板上用多个芯片搭出来一个系统,而是直接在一个板子上用一颗芯片,一颗芯片解决所有问题,这样才能做到高性能、低功耗、低成本、低系统复杂度,有诸多好处。 可以看到,解决这些机器人看懂世界是我们的目标,我们要解决的事情,要在成像、3D、AI、VSLAM、SoC解决这五个问题,这五个问题也是肇观电子从成立到现在一直在积累的能力。 |
声明:本站来源标注“土拨虎”的文章,转发时请标注“来源:协作机器人网”或“来源:土拨虎”;本站文章来源标注其他平台的,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。